贵州社会科学
主办单位:贵州省社科院
国际刊号:1002-6924
国内刊号:52-1005/C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9536 人次
 
    本刊论文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现实和总的特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立足于这个现实提出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 的基础之上”。我们 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把握世界大势外,还必须从我国现在所处 的历史 发展阶段和现实基础出发,寻求一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就是我们党立足于这个现实,找到的符合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基本要求 的现实道路 。

  关于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大已经明确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有 了大发展 ,但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任务没有变。在这个阶段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实现国家现代化 ,其基本内容用十七大的概括就是实现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市场化和国际化。可见 ,在我国,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同义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实 现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阶段 。因此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立足于实现 国家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深刻把握我 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 矛盾更加 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些基本内容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形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市场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现代化,城镇化和国际化是生产要素空间结构的现代化,而市场化 则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无论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还是城镇化和国际化,在经济运行上都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的,在经济关系上都表现为一种市场交换关系。因此,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最重要的是把握市场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内在要求 。

  我们之所以这样的提出和认识市场化问题,还在于市场化的生产方式性质 ,以及生产方式又是一个社会的现实的经济基础的这种性质。现在,我们通常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生产要素的方式或经济手段来认识 ,这当然没有错。但是仅仅局限于这个层面来理解市场经济并不全面。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作为一般性概念是对各种具体形态的市场经济的抽象 ,它在现实中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市场经济一旦与某种社会制度相结合,就不会是一个单纯 的经济配制手段 ,而同时具有了基 本制度的属性,成为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 的统一体 。正因如此 ,我们看到,现实中的市场经济 (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仅具有 配置生产力 ,即配置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配制生产关系 ,即配置所有制关 系、分配关系、劳动关系等功能,因而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 。也就是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因此 ,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就必须深入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及二者的互动发展规律 。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由于内含着生产关系的规定 ,因而它本身就决定 了我国社会的经济形态。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 ;实行政企分开,发展以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基本形式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进行分配的格局 ;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健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生产关系。这样的生产关系,并不是由外 面强加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而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的内在要求和 内在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这种生产关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实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这就说明,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实行这样一种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而不是那样一种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主要是由于我们选择和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选择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从我国社会的经济形态看,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主要是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 ,非社会主义因素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和非按劳分配 。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复杂的生产关系因素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 。如在所有制结构上,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既包括包括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等公有制经济,又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等私人所有制经济。市场经济虽然从一开始是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它并不排斥公有制经济 ,甚至也不绝对排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如此。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事实上已经占主体地位,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和削弱这种主体地位 ;相反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能更好地保障国民的福祉,更好地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 ,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摈弃计划经济 “一大二公”思维模式,确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政策,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解决好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问题 。

  又如,在分配结构上,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所决定,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就成为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实行这种分配 ,在现 阶段有利国家、集体和个人,对我国来说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允许私有制经济和按要素分配的存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私有制经济和按要素分配毕竟是产生阶级和两极分化的重要的经济基础;因此我们要搞社会主义,不能仅限于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除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外,社会主义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具体地说,它不但要使公有制经济有存在的必要 ,而且要使私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有存在的空间;既要利用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发展的效率,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原则,防止两极分化,保证社会公平。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而又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这个更高层次的追求 ,当然不是采取消灭私有制经济和取消按要素分配的办法,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要消灭和取消市场 经济本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能够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朝着防止两极分化 ,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的 目标,加强宏观调控,兼顾效率与公平,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可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对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也有决定性影响。从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随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也必然进行相应的变革。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自由、平等竞争、信用契约的经济;自主决策、自由经营平等交换 、彼此竞争、诚信守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这些理念和要求不仅会形成相应的经济规则、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而且通过提升和深化,也会体现在政治和文化等上层建筑 中它们反映在政治上就会形成诸如主权在民、政治自由、政治平等、政治竞争 、依法治国等政治理念和政治要求,进而形成形成了现代 的民主制度和民主体制。它们反映在文化上则一方面形成诸 如以人为本、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 、诚实守信等一般的文化理念和一般的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则形成思想 自由和创作 自由、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这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形成相应的文化规则 ,进而又形成了现代的文化制度和文化体制 。由此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同时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的基本面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总的特点 ,也是社会主义 自我完善的探索过程 。我 国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不仅能够结合 ,而且 比资本 主义市 场经济更 为优越。但同时要承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只有不到20年发展历史,仍处在探索 和完善中 ,我们 在发展市场经济探索 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多种所有制关系矛盾 、劳动和资本 的矛盾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区域 、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 、多元文化之间的矛盾 、市场、政府与社会三者的矛盾等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承认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存在,又要积极寻求协调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出发,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 。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就是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

  事实也是如此。胡锦涛同志最早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概念就是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2003年 8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党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的正式文件,也是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2003年 1O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中全会在论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任务和指导思想是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时,提出“坚持 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也是基于解决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中出现的一系列新 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而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把立足科学发展 、推动社会和谐作为主题 ,反复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明确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的重要判断写入党的正式报告中。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清,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我们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提出的一种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无论作为发展理念,还是作为发展模式 ,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贵州社会科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